区块链+贸易融资:炙手可热的“国家队”新宠 - 山东产研金融科技研究院

区块链+贸易融资:炙手可热的“国家队”新宠

陀螺财经 · 尹宁

发布时间: 2021-06-29

    近日,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于成功为一家企业办理1笔金额76772美元的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信保融资业务,标志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正式上线。实际上,这已并非是区块链首次应用于我国的贸易融资中,早在2019年4月,天津口岸落地了全国首个区块链跨境贸易项目—天津口岸区块链验证试点项目。

纵观全球,近月来,全球区块链贸易金融应用激增,先有汇丰在阿联酋和印度之间基于区块链执行钢铁出口的实时贸易融资交易,后有东非以及南非贸易和发展银行(TDB)执行价值4亿美元的化肥贸易融资,涉及区域与领域不断拓宽。

    可看出,在后疫情时代,贸易融资的数字化程度加深已逐渐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共识,而区块链,凭借其多主体协同的技术特点在跨贸金融中应用凸显。由于跨境贸易金融的特殊性质,以国家为引领的金融机构也深度参与其中,对此,市场上不少人认为贸易金融领域将是区块链实现现象级应用的关键突破点。那么,区块链在贸易融资中究竟身处何种位置?跨贸金融是否能真正成为区块链破圈之首

贸易融资现状:效率与当下数字时代不匹配,尤其体现在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层面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重点环节,凭借我国充沛的劳动力以及土地等要素禀赋,伴随着引进走出的战略目标,在外贸领域,我国已形成了以大型外贸公司为引领,中小型外贸企业为基本盘,以一般贸易为抓手,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为重点的的外贸发展格局,中国制造逐步向全球蔓延。如下图所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加迅猛,由1978年的206.4亿元一跃至2018年的30万亿,在40年中增长1499倍,而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货物进出口贸易额走势 资料来源:统计年报,陀螺研究院整理

1.png

    业务发展催生了广阔的衍生服务市场,在此背景下,贸易金融,作为跨境贸易的附属核心业务之一,备受关注。贸易融资业务中,涉及企业、银行、物流商、海关、税务、仓储都诸多部门,包括多渠道的海量信息数据源,具有参与主体多、业务数据量大、数据应用复杂、等突出特点。随着业务需求的日益增加,传统的贸易金融在融资匹配、信任机制构建、风险控制、部门协作方面已无法满足当下数字经济时代的效率要求。

    目前,我国较为常见贸易融资方式有打包放款、应收账款融资、进出口押汇、福费廷以及国际保理等。以质押融资为例,在实际的跨贸业务中,中小外贸企业资金链普遍紧张,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更加剧了企业生存的资金需求。在传统贸易融资模式下,中小外贸企业跨境资金的获取存在较大的困难。普遍而言,中小外贸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信用信息传递困难,银行很难对其进行采信,更有甚者,甚至有不法分子通过质押物造假或重复使用来骗取融资,这也导致银行往往对中小外贸企业跨境融资采取较为审慎的态度,更偏向于资金雄厚、规模较大的优质企业。在金融机构方面,银行质押物核查的渠道有限,一般通过现场调查、多方数据核验等方式进行,但由于机构间质押物信息不同步,机构难以掌握企业融资具体情况;主体众多也大大增加了监管部门介入的复杂性。

    实际上,由于中小外贸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尤其是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国发布了一系列引导以及扶持性政策,旨在增强中小外贸企业扶持力度,增加金融机构对于中小外贸企业的倾斜度。2020年3月,商务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用好内外贸专项资金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经贸领域予以倾斜,帮助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鼓励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加强信贷保险支持,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202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印发,提出更好发挥金融支持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投放,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可以看出,稳外贸举措在我国被摆在了经济建设的关键地位,而作为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贸易金融成为了稳外贸关键的突破点。

区块链在四大方面赋能跨贸金融

    区块链技术具备的信息不可篡改、可追溯、分布式账本、多方信息共享等特点与跨贸金融业务具有天然的契合,成为了传统跨境金融贸易转型的有效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区块链在跨贸金融领域在数据、效率、供需匹配、隐私安全与监管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应用优势。


区块链赋能贸易金融领域 资料来源:陀螺研究院

2.png


区块链贸易融资应用:国家队积极入场,多家银行发力抢先布局

    区块链技术具备的信息不可篡改、可追溯、分布式账本、多方信息共享等特点与跨贸金融业务具有天然的契合,成为了传统跨境金融贸易转型的有效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区块链在跨贸金融领域在数据、效率、供需匹配、隐私安全与监管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应用优势。

    实际上,鉴于区块链在贸易融资中的巨大效益,以及其与国际结算的紧密相关性,国家级基础设施也开始积极入场跨金领域。2018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上线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截至 2020 年 1 月已有中行、建行、招行、交行、平安、 渣打等 44 家银行参与推广应用,业务量合计超过 900 亿元。而2019年3月,国家外汇局推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其上线半年后,已扩展到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自主加入的法人银行达170多家,覆盖银行网点达到5600多个。而截至2021年4月底,仅广东省分局辖内银行就通过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为884家企业发放出口贸易融资贷款210亿美元。

而从机构角度,涵盖供应链金融、国内信用证、福费廷等多个场景的贸易金融领域,已成为银行争相布局落地的主要领域。2020年8月,中国银行业协会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共同签署《CTFU平台服务协议》,标志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应用正式投产。而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的区块链信息服务,截止2020年底,已有10家银行的23项区块链服务进行了网信办备案,其中,涉及最多的金融场景集中在支付、票据、供应链金融等贸易金融相关的业务中。以邮政储蓄为例,根据2020半年报显示,2020年1月份,邮储银行完成业内首笔跨链福费廷交易。截至报告期末,U链福费廷业务系统已接入10余家业内合作伙伴,交易规模超250亿元。此外,阿里、腾讯、平安、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均闻风而动,跨贸应用层出不穷。

网信办商业银行备案的贸易金融区块链服务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

3.png

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为例对区块链在贸易融资中的应用进行解析

    (1)技术架构及特点

    从总体设计上看,跨境区块链平台采用了以外汇局为发起者的许可联盟链和白名单管理,通过建立联盟链管理机制,确保跨境区块链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从具体架构而言,采用了开放许可链架构,构建了数量收敛的共识节点,保持整体共识处理高性能水平,并可通过快速扩充见证节点增加可扩展性,容纳更多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介入,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平台。在关键技术层面,平台通过数据最小化上链、企业授权权限、国密算法等实现机制,采用多中心分布协同模式,保持数据安全性,同时平台采用多段式智能合约设计方法,使得在区块链上部署完成的智能合约具有可扩展性以进行更新与优化。


4.png

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架构部分构成 资料来源: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公开资料


    (2)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

    近日,全国首笔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在山东落地,中国建设银行威海分行试点成功为天鑫精工科技(威海)有限公司办理一笔信保融资业务,发放融资款15000美元,标志着外贸企业信保保单融资正式进入了区块链时代。

在该案例中,出口商、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及监管机构均称为链上节点,整个链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进出口商的基本信息、外贸业务信息、交易信息、保单信息以及实时的动态更新信息。

5.png

基于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在实际操作中,出口商通过平台向银行发起融资需求,银行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自动上链的保单以及交易协议等信息根据审核规则对出口商进行审核,达到审核标准后智能合约自动触发,直接发放融资金融及书面文件,并生成凭证记录于后台。为银行向外贸企业发放融资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跨境贸易背景信息和更为便捷的审查核验服务。

此次区块链平台信保融资场景不仅可实全流程电子化,提升时效性、安全性与便利性,直接将原有成功受理时间由原来的2-3天缩减为2小时。而贸易流程的跟踪可实现银保信息实时互动与有效核验,有助于银行降低误录、误判风险,解决银保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避免违规融资现象的发生,增强银行办理融资积极性,助推企业有效融资渠道拓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与贸易融资似乎有着天然的契合,为现有外贸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贸易融资中,区块链所构建的信任平台是金融机构获取可信数据的关键来源,机构可实时获取链上节点与数据,实现对贸易全流程的穿透式金融风控,促使金融机构对资金、货物、货权的把控力度大幅度提升。而由于跨贸自身的战略意义,以及与跨境结算息息相关的重要关联,国家级机构也积极入场,在基础设施层面进一步推动了区块链在贸易融资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使用,也因为使得此领域备受关注。

    尽管如此,区块链也非万能灵药,在实际的跨贸金融使用中,除高成本、低易用性问题之外,构建统一的跨贸区块链网络标准协议,实现跨链互通的生态多方参与都仍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此外,共享数据模式也对金融业务信息的隐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技术角度而言,在非信的复杂环境下构建信任是区块链价值根源所在,因此,跨境、跨地方、跨行业、跨系统等信任成本越高的领域区块链愈发挥价值,而跨境贸易金融则尤为如此。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国家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应用的不断创新研究,区块链将在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组合应用中实现信息技术代际传承,在智能化贸易金融生态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在山东成功上线;

齐鲁晚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在青上线;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推进外汇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创新发展;

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区块链在贸易金融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证券日报:银行布局区块链最“走心” 多家链上交易额超千亿元;

人民网区块链研究院:中国区块链应用发展研究报告(2020)。